热播美剧《别对我撒谎》中,主人公卡尔用令人惊异的方法轻松破案:没有逼供、没有物证,只是和爆炸案嫌疑人聊了会儿天,捕捉到了对方耸肩、吸鼻子等几个转瞬即逝的表情、动作,便以此为线索找出了爆炸物的安置点,让人目瞪口呆。
他凭什么线索破的案?答案很简单,微表情。语言可以修饰,表情可以伪装,但本能做出的微表情,必定是真实的。利用脸部细微表情动作分析被观察者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,就能判断出对方语言背后的真正意思,推测出他是否撒谎。在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昨日(20日)心理学博士汪永光告诉记者,他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微表情,“当然不为破案,但可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正确识别表情信息,做出正常反应,能融入社会与人正常交往。”
表情,70%由眼睛表达
汪博士打开电脑,记者看到屏幕上是一双双眼睛,但传达出的表情不尽相同。记者认出了几张高兴、愤怒的眼睛,又看到了林黛玉那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,这是忧郁。测试结果,仅凭一双眼睛,记者在34中表情中,答对了29个。而在汪博士的研究中,正常人能识别出30个左右,抑郁症患者平均只能识别出25个,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只会识别10个。
汪博士说,在与人交往中,有90%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,眼、眉、嘴、鼻、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,都会表达不同的含义。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,从眼神中有时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坦然还是心虚,是诚恳还是伪善:正眼视人,显得坦诚;躲避视线,显得心虚;乜斜着眼,显得轻佻。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变化:当人看到有趣的或者心中喜爱的东西时,瞳孔就会扩大;而看到不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东西,瞳孔就会缩小。
人的多数表情,是有生物学基础的,比如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,就控制着人的害怕情绪表情,人受到威胁时,杏仁核区传递信息,人就会做出恐惧的表情,这是自然的反应。
有时候,人的表情是可以故意装出来的。汪博士教授了一套识别真伪表情的技巧。他说:识别真笑和假笑,最关键是看鱼尾纹肌,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,在真笑时,都会裂开嘴,嘴角向上,鱼尾纹肌是皱在一起的。无论有没有鱼尾纹,鱼尾纹肌都是一样的。而假笑时,嘴部的表情一样,但鱼尾纹肌是没有什么变化的。
汪博士随意在百度上搜索了几个笑的表情,第一页就出现了奥黛丽赫本很经典的那一张端庄微笑的照片,“这就是典型的假笑,是为了摆pose做出来的笑。”汪博士说:“还有当人的脸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,表现出来的感情可能是装出来的。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,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,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。如果是真的发火,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。”
实际上,那些不能进行正常社会交往的人群,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,正是因为不能正确识别对方的表情,做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反应。“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看到别人对自己笑,本来是善意的笑,病人却可能理解为对方笑里藏刀,要对自己产生威胁,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做出激烈的伤害行为。”汪博士说。
这种观察别人表情的能力,叫“心理揣测能力”,精神疾病患者不能识别别人的表情,还有重度精神疾病患者,会丧失这种观察能力。
如何弥补这种缺陷,让精神疾病患者能“读懂”别人的表情回归正常社会交往,杭州市疾控中心去年与耶鲁大学合作,引进《社会认知及交互训练》系统,训练精神疾病患者如何正确识别表情,如何有逻辑地推理。“这有点像小孩子识字,刚开始要硬性记忆,后面会逐渐应用自如。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志愿者的培训,以后,这些志愿者将深入杭州各社区工疗站,培训患者,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。”
- 上一篇:拒绝收礼也要讲究礼仪
- 下一篇:愉快的交谈需要实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