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在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代,今天你上当了吗?今天我们通过国外的案例,来谈谈谣言心理学——谣言传播的九条定律。
定律三:传谣言要靠轻信之人
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LifeSavers糖果公司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儿童口香糖:BubbleYum泡泡糖。在泡泡糖问世之前,一片口香糖要嚼很久才会变软,能吹出泡泡。而BubbleYum的包装一打开里面的糖就是湿软的,堪称完美的泡泡糖。可是孩子们却想:它太完美了,它怎么能这么软呢?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:里面一定有蜘蛛卵。BubbleYum是用蜘蛛卵做的。
顽童的胡乱猜测以惊人的速度传播,很快就成了颠扑不破的“真相”,BubbleYum高昂的销售量一落千丈。谣言传出不到十天,LifeSavers的管理层就下令调查,结果发现纽约地区“远超半数”的儿童已经都知道了这则谣言。
“蜘蛛卵”一说为什么能在小屁孩之间如此迅速传播?因为游戏场地上人脉资源丰富的信息巨头操控了这一切?还是因为出了一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口香糖专家?都不是,真正的原因是小孩子们很轻易就会相信各种说法,轻信之人是谣言传播的中坚力量。雅虎一位研究信息传播的社会学家邓肯·瓦茨解释说:“重要的是你主观上愿意散布流言,而不是说你要有多高社会地位,或者多么受人尊重。”孩子们几乎愿意相信任何事情,于是类似的谣言在校园里传播得非常猖獗。另一则“长寿”的校园谣言说那个给life cereal做广告的小童星死了,因为他把汽水和跳跳糖混在一起吃,结果肚子爆炸了。
这条定律同样也适用于轻信的成年人,他们才是谣言真正的推手。
定律四:听谣千遍,假也成真
某项民调结果显示,11%的美国人相信奥巴马其实是一个激进的穆斯林,谣言说他拒绝宣誓对美国效忠,他就职的时候是按着《古兰经》对国会宣誓的,还有他不爱自己的母亲,不爱吃苹果派之类的花边。奥巴马的穆斯林身份谜团非常具有说服力,甚至《纽约客》杂志(2008年7月号)还画了一幅封面漫画挖苦这一谣言:新上任的总统奥巴马穿着伊斯兰长袍在白宫优哉游哉,星条旗被扔进了壁炉的火焰中,墙上则挂着一幅本·拉登的肖像。
如果《纽约客》这份宣扬自由主义的杂志是想把谣言的荒谬性展示给人看的话,他们应该事先跟谣言传播专家马克·佩佐请教一下。据佩佐的观察,澄清谣言的举动反而会让谣言更深入人心。“毫无疑问,你听到的次数越多,你就越会相信,哪怕是同一个人跟你反复说同一件事,”佩佐说,“政客们尤擅此术:我听到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息越多,我就越倾向于认为它们真的存在。甚至否认传言也像是在反复强调。”不信你就去问问议员约翰·凯利, 2004年竞选总统时有谣言质疑他在越战期间的服役记录,尽管当时绝大部分的媒体都在为他辟谣,可是他的竞选还是泡汤了。
此外,重复某条谣言会让人们觉得它的来源很可靠。斯坦福大学做过这样一项研究,向参与实验的被试重复散布一条“百事可乐罐子上有老鼠尿”的谣言,被试听到谣言次数越多,就越认为消息可能来源于《消费者报告》这样的权威刊物,而不是专门报道八卦新闻的《国民咨询》。
定律五:“好”谣言因时制宜
每年秋季九月中旬前后,芭芭拉·米尔克森就开始收到关于帮派入会仪式的紧急报告,谣言称黑帮有了新的入会办法:想要加入黑帮的人会在夜晚四处开车徘徊,故意不开车前灯,如果一个好心的司机对他闪前灯以示提醒,这个准黑社会成员必须尾随那辆车回家,然后杀死车主一家,作为加入帮会的投名状。所以出于安全考虑,千万不要闪你的车前灯,请转发这条消息给每一个你关心的人!
每年九月中旬这条谣言都会死灰复燃。米尔克森解释说:“九月中旬起,夜晚开始变长,下班回家的人开始考虑要不要开车前灯。这段时间人们总是在想着车前灯的事情。所以深冬或是仲夏的时候就听不到这条谣言。”
当某个话题正是人们考虑的热点时,谣言迎来了急速传播的大好机会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·沙勒指出:“信息的内容要和传播者的目标相符合,这一点很重要。”那么最近我们都关注了哪些话题呢?
2008年总统大选时,候选人身边总是缠绕着上千条看似可信或不可信的传言。其中最“出色”的两条:其一,约翰·麦凯恩在当海军飞行员的时候演习“湿启动”太过粗心大意,点着了一艘航母。(“湿启动”:在战斗机的引擎上浇上汽油,启动时会迸发出巨大的壮观的火焰)其二,三K党支持了巴拉克·奥巴马的竞选,没错,三K党非常狡猾。
三级甲等
电话:(0734)8358185
三级医院
电话:(010)63501188
三级乙等
电话:0592-6203456
三级甲等
电话:(010)65105114
二级甲等
电话:0662-3369899
甲下淤血不可除外。注意休息,减少活动,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