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媒体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83.1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“下班沉默症”。其中,34.7%的人明确认为自己有,48.4%的人认为自己“有一些”。“工作以外我喜欢发呆,或是观察儿子的一举一动。”刘沛辰是一家网站的文字编辑,平日里和同事们有说有笑,对待工作认真,但他会尽量避免下班后的同事聚会等活动,回到家也是“惜字如金”。刘沛辰表示,他的同事和朋友中也有一部分和他有类似的情况,尤其在白领中较为多见。
“疲惫”让他不想说话
有调查显示,近60%的人认为下班沉默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太大,让人感到疲惫,希望得到宁静的休息空间。现代人对于成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,加上物质要求不断提升,自我价值与经济地位相关联,让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去追逐经济利益。
为了提高工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,人们不得不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做事的频率,花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。很多人只想着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,而很少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,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情绪,并且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,不断激化对方,最终造成负面情绪加剧。
还有一些人,由于与他人交流太多,而出现了厌恶情绪,甚至出现排斥与他人的情感交流。刘勇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,每天上班就是忙于开会、讨论、电话、和客户沟通,午餐时间常常用于弥补上午的未尽事务和准备下午的工作,下班后常常还要加班,等回到家,整个人犹如一根放松下的弦,再也提不起精神来。
刘勇发现,“我的这位朋友以前还比较喜欢走走亲戚,和朋友出去聚会、游玩,可是现在常常抱着抵触的情绪。对他来说,上班消耗了太多的脑力和精力,下班后只想着能得到休息,以便明天能有精力去应对工作、生活上的各类问题。对他来说,家庭、朋友等可以用来舒缓、调节情绪的途径完全变成了一种负担。”
“勾心斗角”的工作环境让他不敢说话
在个案咨询中,不少职场人士向刘勇说出了自己的为难。在和同事聊天或私下交谈中,无意中说了对上司或领导的意见或不满后,结果被同事打了小报告。更有人故意先说一些针对领导或上司的不满,引诱当事人发表意见,然后将当事人的言论或断章取义或添油加醋地去向领导告状,以此来打击当事人。
于是,“病从口入祸从口出”,成了很多职场人的黄金法则。一句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话,很可能成为竞争对手陷害自己的杀手锏。因此三缄其口、三思而行、沉默是金就成为保护自己的基本方法。久而久之,某些人成了惊弓之鸟,工作中出于自我保护的行为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,能不说的话就不说,能不发表的观点就不发表。有的人还会利用网络的方式,用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中和其他人进行交流。
- 上一篇:OL摆脱“下午崩溃”的小妙招
- 下一篇:你的职业心理危机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