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,生活环境和学习要求都有了很大改变。对于有多动症的儿童来说,这些变化会让他们的表现差异更明显。接下来将呈现儿童多动症七个表现,对比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行为变化,为家长提供判断依据。
注意力不集中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里,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很难专注于一项活动。比如在老师讲故事时,他们可能会东张西望,一会儿看看窗外的小鸟,一会儿摸摸身边的玩具,无法安静地听完一个完整的故事。做游戏时,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,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。
小学阶段:进入小学后,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更加突出。课堂上,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,经常走神,可能会盯着课本发呆,或者在本子上乱涂乱画。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,一会儿喝水,一会儿上厕所,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,可能要拖上两三个小时。
活动过度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里,这类孩子总是跑来跑去,一刻也停不下来。排队时,他们会不停地扭动身体,推搡前面或后面的小朋友。午睡时间,别的孩子都安静入睡,他们却在床上翻来覆去,还可能会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。
小学阶段:到了小学,活动过度的表现依然存在。课间休息时,他们会在教室里横冲直撞,甚至跑到走廊上大声喧哗。上课时,也会不自觉地抖腿、转笔,小动作不断,严重影响课堂秩序。
冲动任性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时,他们常常表现得很冲动。看到喜欢的玩具,可能会直接从其他小朋友手中抢过来,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。做游戏时,如果输了,可能会大发脾气,甚至动手打人。
小学阶段:小学阶段,冲动任性的行为可能会升级。在课堂上,不等老师提问完就急于抢答,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。和同学发生矛盾时,容易情绪失控,做出过激的行为。
学习困难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,虽然学习任务相对较轻,但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学习简单的儿歌、数字、字母时,也会比其他孩子学得慢。他们可能记不住歌词,数数容易出错,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。
小学阶段:进入小学后,学习困难更加明显。语文方面,可能会出现阅读困难,经常读错字、跳行。数学上,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也容易出错,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有困难。成绩往往在班级中处于下游水平。
难以遵守规则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,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。比如玩滑梯时,不排队,直接从上面冲下来,容易造成安全隐患。在课堂上,也会随意讲话、走动,不遵守课堂纪律。
小学阶段:小学有更多的规章制度,而这些孩子很难遵守。他们可能会忘记佩戴红领巾、校牌,不按时完成作业。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,也经常违反秩序,影响集体荣誉。
情绪不稳定
幼儿园阶段:在幼儿园里,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。可能前一秒还在开心地玩耍,下一秒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。比如自己的积木塔倒了,就会立刻发脾气,甚至把积木扔得到处都是。
小学阶段:到了小学,情绪不稳定依然是一个问题。考试成绩不理想时,可能会极度沮丧,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。和同学发生一点小摩擦,就会变得愤怒、伤心,难以自我调节情绪。
社交困难
幼儿园阶段:由于他们的冲动、多动等行为,在幼儿园很难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。其他小朋友可能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,因为他们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,还容易发脾气。
小学阶段:小学阶段,社交困难更加突出。他们可能会因为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被同学嘲笑,在集体活动中也难以融入团队。久而久之,会变得越来越孤僻,不愿意和同学交流。
儿童多动症的七个表现,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有着明显的行为变化。从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动过度、冲动任性,到学习困难、难以遵守规则、情绪不稳定以及社交困难,这些表现随着孩子成长环境和学习要求的改变而逐渐凸显。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,一旦发现有上述异常表现,要及时采取措施,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症带来的困扰,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