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行为举止常常牵动着家长的心,多动症作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,若能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。你知道多动症有哪七个表现吗?想不想给孩子做个简单自测?别着急,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,还会给出有效的改善建议。
多动症的七个表现
注意力不集中:孩子在学习或做游戏时,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。比如写作业时,容易被周围的声音、事物吸引,频繁分心。常常丢三落四,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、学习用品等。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,一件事没完成就去做另一件事。
多动不安:手脚小动作多,坐不住,在座位上扭来扭去。难以安静地玩耍,经常跑来跑去,爬上爬下。即使在需要安静的场合,如课堂、图书馆等,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。
冲动任性:孩子往往缺乏耐心,不能等待轮流活动。在集体活动中,常常抢着发言,打断别人说话。情绪不稳定,容易激动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发脾气。
学习困难:虽然孩子智力正常,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,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。阅读、书写、计算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,理解能力和记忆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精细动作协调困难:孩子在系鞋带、扣纽扣、使用剪刀等精细动作方面表现笨拙,动作不灵活。书写时字迹潦草,大小不一,难以保持在格子内。
社交问题:因为冲动任性和多动的行为,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。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,可能会影响与其他孩子的关系,导致社交圈子狭窄。
睡眠问题:部分多动症孩子存在睡眠障碍,入睡困难,睡眠中容易惊醒、多梦。睡眠质量不佳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生活。
自测工具
家长观察记录: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,记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。观察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注意力、活动量、情绪等方面的情况,持续观察一段时间,如一周或一个月,然后根据记录分析孩子是否符合多动症的表现特征。
专业量表评估: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专业的多动症评估量表,如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等。按照量表的要求,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,最后根据得分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的倾向。但量表评估结果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依据。
改善建议
行为训练: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训练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症状。例如,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,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给予奖励,如小贴纸、表扬等;当孩子违反规则时,给予适当的惩罚,如减少看电视的时间。还可以进行注意力训练,如拼图、搭积木等游戏,提高孩子的专注力。
心理辅导:多动症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问题而产生自卑、焦虑等情绪。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,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。必要时,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。
饮食调整:合理的饮食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。建议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。减少食用含人工色素、高糖、高脂肪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多动症状。
家校合作:家长和老师要密切沟通,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多动症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指导,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,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。
多动症的七个表现涵盖了注意力、行为、学习、社交等多个方面。通过家长观察记录和专业量表评估等自测工具,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倾向。而改善多动症需要综合运用行为训练、心理辅导、饮食调整和家校合作等方法。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,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多动症的表现,不要惊慌,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,帮助孩子改善症状,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。